來源:中國冶金報
“‘十二五’期間,鋼鐵工業要以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主攻方向,以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為支撐,不斷提升中國鋼鐵業的核心競爭力,堅持以重大冶金裝備的優化升級帶動整個行業的優化升級,加快實現由注重規模擴張發展向注重品種質量效益轉變?!?0月11日,在北京召開的鋼鐵行業重大冶金裝備自主創新和國產化成果交流大會上,與會代表達成了這樣的共識。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駱鐵軍、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副巡視員李忠娟、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處長辛廷慧、中冶股份公司副總裁黃丹、鋼協常務副秘書長李新創、中國冶金報社常務副社長陸聞言、鞍鋼股份總經理助理劉軍等出席了本次大會;鋼協副會長王曉齊主持了上午的會議。
會上,駱鐵軍表示,我國鋼鐵工業經歷了從引進、消化、吸收到自主集成、自主創新的攀登,基本實現了鐵、焦、燒、鋼、軋等主要工序裝備的自主保障能力,噸鋼投資明顯下降,滿足了鋼鐵工業發展建設的需要。對于目前我國與先進國家集成、制造水平的差距,我國鋼鐵工業要繼續堅持自主創新,以鋼鐵產品升級、提高質量和節能減排為重點,通過裝備提升、工藝創新,推動鋼鐵工業實施技術改造,為我國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和實施“走出去”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之后,李忠娟對我國重大冶金裝備自主化依托工程進行了介紹。她說,隨著寶鋼梅山冷軋項目竣工投產,鞍鋼鲅魚圈、首鋼曹妃甸等重大鋼鐵基地的建成,馬鋼新區、邯鋼新區、東北特鋼大連新區的改造搬遷升級,我國大型焦爐、大型轉爐、板坯連鑄連軋、板材熱軋、冷軋等全流程大型主體設備實現了國產化,我國已經具備全流程自主設計、自主集成建設千萬噸級現代化鋼鐵基地的能力。在“十二五”期間,鋼鐵企業和裝備研發制造企業應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運用市場化機制和方式,加強產學研用間的合作共享,加大冶金裝備自主創新和國產化的投入力度,著力主體、配套及重要零部件的全方位研發,提升鋼鐵和冶金裝備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張長富在會上做了題為《大力推進重大冶金裝備自主創新和國產化,提升中國鋼鐵工業核心競爭力》的報告。 張長富指出,“十二五”時期,中國鋼鐵工業面臨著的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改善品種質量等重點任務和目標,對冶金裝備整體水平的可靠性、穩定性和經濟性都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鋼鐵行業必須加強企業技術改造,大力提升冶金裝備功能精度;建立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達2%;綠色低碳冶煉和資源綜合利用等自主創新工藝技術取得進展,高效生產和節能減排等共性關鍵技術達到廣泛應用。以重大冶金裝備國產化為重要目標,推動建立企業、科研院所、高校和下游用戶共同參與的創新戰略聯盟,完善鋼鐵工業國家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為提升鋼鐵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打下堅實基礎。
王曉齊在會上表示,鋼鐵工業的大規模建設時期已經過去,鋼鐵企業的新建項目已經減少,對裝備的需求也在萎縮。裝備制造業要把自主創新的重點轉移到鋼鐵企業的技術改造上來?!笆濉逼陂g,鋼鐵行業將更加注重節能減排、改善環境,注重品種質量的持續提高等,這將給技術改造提供持續、廣闊的市場。同時,他表示,鋼材用戶企業對鋼材品種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裝備制造企業不但要適應這個變化,而且要看到未來變化的方向,使冶金裝備自主創新能適應這一發展方向。
李新創在主持下午大會交流的發言中指出,“十二五”,我國鋼鐵行業應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進一步高水平地滿足用戶需求;二是加快產業鏈建設,特別是加快上游資源供應建設,這是我國鋼鐵行業最為緊迫的和極為艱巨的任務;三是要在節能減排方面下大力氣,適應環境友好和綠色發展;四是企業加快聯合重組更加緊迫,要努力提高整個產業集中度;五是進一步優化布局。李新創對裝備制造企業提出三點希望:一是“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行業技術改造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裝備制造企業應關注和把握住這一機遇和發展空間;二是我國冶金裝備制造企業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要積極有序地開拓國際市場;三是裝備企業要關注和研究鋼鐵行業“十二五”的發展趨勢,更好地與鋼鐵用戶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會上,中冶京城、太原重工、鞍鋼、北科大、寶鋼、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中冶賽迪、首鋼、西安陜鼓、重鋼等鋼鐵和裝備制造企業以及研究院所和高校的代表,交流了自主化研發成果和市場應用效果等經驗。